產業趨勢

聽全聯劉鴻徵玩行銷

主題:全聯公司市場策略與未來發展
主持人:汪用和/鄭師誠 (POP搶先爆)
受訪者:全聯行銷部協理 劉鴻徵

18年前全聯僅70、80家,現在發展至800多家店面,雖曾考慮調漲,但有鑑於希望保留軍公教福利中心價格策略,全聯決定做出規模、保持價格優勢;主張「實在、真便宜」,提出便宜主張讓消費者相信,例如:店面開設在地下室、藏匿在巷弄內,甚至部分招牌不明顯,都是希望以便宜店面取得商品價格優勢,並用真誠溝通取信消費者。

全聯早期以中南部為發展重點,但在城市中難尋大坪數店面,因此發展出「小形都會店」服務消費者。隨著社會高齡化,老人無法走太遠路程,近年來超市數迅速竄升,全聯藉機切入市場空缺,同時扮演家中冰箱角色,提供小家庭料理需求。據調查,日本超市共有10萬多家,代表台灣超市仍有成長空間。不過全聯與便利商店仍有策略區分,便利商店屬個人消費需求,7成消費者為男性;全聯則走家庭消費路線,7成消費者為女性。此外,平日下午4點到6點是家庭主婦買菜時間,生意較好;每逢農曆初一、十五拜拜節日,消費需求也有明顯成長。

國外集點活動是從超市量販開始,便利商店客群年輕、追求差異化,故贈品以卡通人物為主;但家庭主婦較實際,贈品以實用為主。「長的漂亮是本錢,把錢花的漂亮是本事」,全聯希望轉換形象,若從消費者心理學看「年輕人為何該省錢?」可轉換成另一角度:年輕人省錢完成夢想,便可將省錢目的放大。若全聯將客群鎖定在高年齡層,未來不會有新的客群,全聯希望加深消費者「去超市也可以是一件很酷的事情」心理概念。

每年都可以看到全聯中元節廣告,由於過去全聯曾藉中元節節慶普渡,將以往讓民眾恐懼的角色以另外一種形態表現,甚至轉型成為演唱會,深獲年輕族群歡迎。全聯不僅注重與民眾的雙向溝通,成功廣告行銷策略更順利讓會員辦卡人數明顯成長。為抓緊忙碌上班族族群,業者也提供做菜套裝組、調理包、火鍋湯頭,讓民眾不用備料也能輕鬆完成料理。

至於該如何與市場做出區隔?全聯較不看競爭對手做些什麼?反而不斷發掘消費者需求,若真要講,認為競爭對手為「外食族」,不過近年來食安問題頻傳,全聯希望提供消費者更方便做安心料理需求。全聯認為了解消費者比了解競爭對手更加重要,只要自己做的好就不用害怕。此外,第二學期經濟美學也計劃在3/25上片,希望讓年輕族群可以了解,到全聯消費也是一件很時尚的事情。

看更多人物專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