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业趋势

营销鬼才-全联协理刘鸿征

主题:全联公司市场策略与未来发展
主持人:汪用和/郑师诚(POP抢先爆)
受访者:全联营销部协理 刘鸿征

18年前全联仅70、80家,现在发展至800多家店面,虽曾考虑调涨,但有鉴于希望保留军公教福利中心价格策略,全联决定做出规模、保持价格优势;主张「实在、真便宜」,提出便宜主张让消费者相信,例如:店面开设在地下室、藏匿在巷弄内,甚至部分招牌不明显,都是希望以便宜店面取得商品价格优势,并用真诚沟通取信消费者。

全联早期以中南部为发展重点,但在城市中难寻大坪数店面,因此发展出「小形都会店」服务消费者。随着社会高龄化,老人无法走太远路程,近年来超市数迅速窜升,全联借机切入市场空缺,同时扮演家中冰箱角色,提供小家庭料理需求。据调查,日本超市共有10万多家,代表台湾超市仍有成长空间。不过全联与便利商店仍有策略区分,便利商店属个人消费需求,7成消费者为男性;全联则走家庭消费路线,7成消费者为女性。此外,平日下午4点到6点是家庭主妇买菜时间,生意较好;每逢农历初一、十五拜拜节日,消费需求也有明显成长。

国外集点活动是从超市量贩开始,便利商店客群年轻、追求差异化,故赠品以卡通人物为主;但家庭主妇较实际,赠品以实用为主。「长的漂亮是本钱,把钱花的漂亮是本事」,全联希望转换形象,若从消费者心理学看「年轻人为何该省钱?」可转换成另一角度:年轻人省钱完成梦想,便可将省钱目的放大。若全联将客群锁定在高年龄层,未来不会有新的客群,全联希望加深消费者「去超市也可以是一件很酷的事情」心理概念。

每年都可以看到全联中元节广告,由于过去全联曾藉中元节节庆普渡,将以往让民众恐惧的角色以另外一种形态表现,甚至转型成为演唱会,深获年轻族群欢迎。全联不仅注重与民众的双向沟通,成功广告营销策略更顺利让会员办卡人数明显成长。为抓紧忙碌上班族族群,业者也提供做菜套装组、调理包、火锅汤头,让民众不用备料也能轻松完成料理。

至于该如何与市场做出区隔?全联较不看竞争对手做些什么?反而不断发掘消费者需求,若真要讲,认为竞争对手为「外食族」,不过近年来食安问题频传,全联希望提供消费者更方便做安心料理需求。全联认为了解消费者比了解竞争对手更加重要,只要自己做的好就不用害怕。此外,第二学期经济美学也计划在3/25上片,希望让年轻族群可以了解,到全联消费也是一件很时尚的事情。

看更多人物专访